admin 发表于 2022-6-17 10:21:41

四川山村反复寄来诡异信件,40年来无人领取,信件背后有何故事?

在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
1973年,四川乐山夹江县邮局收到了一封信,可任凭大家怎么找,都找不到信件上所写的“收件地址”,只能将信件无奈退回。
可谁也没想到,这封被退回的信件,在接下来40年中反复出现,邮递员怎么都没法摆脱。
不存在的地址,找不到的收件人,这封信究竟有多少奥秘?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故事?
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6ddd250e86894abe8a3305f1728e94ee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70794692&x-signature=MQCj5nb6MCTjruIy4PJBNAMImoE%3D

神秘的信件

这封神秘的信,最早出现于1973年中旬。
当时邮递员也曾仔细核对邮件编码,可不管怎么找都找不到相应地址,于是最终只能无奈地将信件退回。
可谁也没想到,没过几天,这封信就又被寄了过来,仿佛不达目的不罢休。
邮局工作人员看着信,却很疑惑,因为当时周边并没有什么“顺河乡王家坝第七生产队”。
自然就更没有一个叫做杨远清的人了,那么这信到底是寄给谁的呢?
怀揣着收件人可能自己来领的想法,邮局这次并没有立刻将信件退回,反而是送到了顺河乡乡政府的办公室,可等了一个多月,也没能等到人来取。
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398a2d01dcee4298b68c55c6ed56e48b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70794692&x-signature=7Yn2ErvbYQ%2Bf%2F9FexOB6L4N1s4Q%3D

乡政府的人很快联系上了邮局,邮局方面则只能让邮递员四处探寻,于是那时候邮递员见到人问得最多的两句话就是,
“你听说过顺河乡王家坝吗?”
“你们这有没有一个叫杨远清的人?”
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bacc1e0198444b6d83a483500555c1b1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70794692&x-signature=5GZF535HnOc5MWjsP2roArkOTVk%3D

可无论大家怎么找,就是找不到信上记载的收件地址和收件人,只能将信件退回。
可是寄件人还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寄来一封信。
时间一晃,40年便匆匆而过,在这40年里,四川乐山顺江县邮局反复收到那封从云南寄来的神秘信件,以至于大家都习以为常了。
直到2014年5月3日,那个寄信人杨友富,居然在微博上发了一个“寻亲启事”,引起了部分网友以及顺江县县政府工作人员的注意。
这才逐步揭开了谜底。
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d9458a8d668f47569df3d0c793a83868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70794692&x-signature=YzDHZEnpXi70LcfVJ1kkTVpevBg%3D

脾气暴躁的老人

县政府工作人员决定帮忙后,便开始了四方探寻,虽没能找到所谓的顺河乡王家坝,不过却意外发现了一个地方叫做“万家坝”。
两者仅有一字之差,会不会是杨友富搞错了呢?
为了搞清事情真相,县政府工作人员还联系上了当地派出所,希望他们帮忙找一找,看有没有一个叫做杨远清的人。
派出所也乐于帮忙,只不过最后的答案却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,竟然是“没有”!
怎么回事?难道这封持之以恒寄了40多年的信,只是一个恶作剧吗?
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a697eaf376d04ad894d0f593d2b0e065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70794692&x-signature=LHJXTP1ZVSrY%2B0RFtos6fxzr9xQ%3D

就在大家心中有些丧气的时候,派出所又联系上了县政府工作人员,跟他们说当地虽然没有一个叫杨远清的人,但是却有一个人叫做“杨云清”。
或许这二人会有些关系。
顺着派出所给的地址,工作人员很快找上了门,那个叫做杨云清的老人刚开始还比较客气,接待了众人。
可是在众人提及杨友富这个名字后,却是勃然大怒,直接将众人赶出门去。
“我不知道你们说的是谁,不要再来烦我!”
站在门外的工作人员面面相觑,虽然脸上有些尴尬,但大家心中都很高兴,因为老人这个反应恰恰证明了他们找对了人。
若不是跟这封信有关联,老人的态度怎么会在短时间内,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?
在众人的软磨硬泡之下,老人终于还是开了门,给大家讲清了缘由。
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13a91849624a409eab5beb812d8ae009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70794692&x-signature=XFXIcbHS13qbWNHhlkNI0mieDXs%3D

原来,这位叫做杨云清的老人,过去的确叫做杨远清,只不过这都是六七十年前的事情了。
至于那个寄信的“杨友富”,则是杨云清的父亲,只不过他本人不接受这份父子关系。
“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,抛妻弃子,他还寄信来干什么?”
工作人员听到这话皆是吃了一惊,没想到一封信的背后竟还有这样的故事。
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031d1c17261e4a0eb9273f5dfa65d593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70794692&x-signature=%2F2y6kjCBvKrko07k8VVzxwGhalg%3D

根据杨云清所说,在他还不到一岁的时候,父亲就已经离开了家,而且一走就是几年没有音讯。
后来好不容易写信回来了,却说自己“暂时赶不回来”。
在那个年代,一个家庭缺了男人,就是缺少了一个重要劳动力,杨云清的母亲也改嫁,他是爷爷、奶奶拉扯大的。
可即便如此,他们也都没埋怨杨友富,只希望他能早日回来。
结果倒好,他们没能等到想等的人,却等到了一封告别信。
信中杨友富写道,他在云南不回来了,而且已经在那里组建了新的家庭,这让年幼的杨云清对父亲更加失望。
也正因如此,在后来村子改名之后,杨云清也改了名字,不再叫做“杨远清”,为的就是彻底与父亲断开瓜葛。
“他是他,我是我,从他不回来那天起,我们就已经没了半点关系。”
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6fdcc20cb48046958b9efb78daa11234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70794692&x-signature=4yqyd%2FhhcYVxafohrNRM5P1sC%2BE%3D

72年过去了,杨云清也从一个孩子,变成了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,只不过在这件事情上,他的态度始终是极为坚决的。
以至于当工作人员问及,他要不要去看看父亲的时候,他想也不想就摇头拒绝了。
那么杨云清的父亲杨友富,当初究竟是为什么留在云南不回来的呢?
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7381bf13870a495db5ce874a361b5930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70794692&x-signature=pXJ8lCOt2zBVoiY984Aea%2F2FMoU%3D

因战争而破碎的家庭

其实,杨云清当时还是太小了,以至于不太记事,误会了父亲。
杨友富并不是主动抛弃儿子,而是被抓了壮丁,被国民党强行送上了战场的。
1942年,杨友富本来正在家里盖新房,却不想正好遇到了兵力不足的国民党征兵,于是他直接被强征进了部队之中,成为了一名通信兵。
虽然是无奈之下上的战场,但是杨友富的心中也有一腔报国热情,因此他很快就端正态度,投身于抗日事业。
他所在的部队先是从四川来到了云南,紧接着又奔赴了缅甸战场,在那里与日军展开殊死作战。
由于当时战争极为惨烈,所以杨友富都做好了捐躯的准备,却没想到一年多后,他竟顺利从缅甸回到了云南。
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74063c4f45a64d7bb6584573e0fd5212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70794692&x-signature=8mk9a5nRWcER4WSQXS1Do0tV0AI%3D

当时刚刚走下战场的他,身上有伤,无法长途跋涉,于是写信告诉自己的妻儿,自己暂时没法回去。
等到后来,他身上的伤虽然慢慢养好了,但是由于当时战争不止,他想要穿过重重封锁,从云南跑回四川,也是难于登天。
他觉得自己回不去了,这才和当地的一个姑娘成了亲。
虽然他已经决定留在云南生活,但是他的心实际上也还一直牵挂着自己在四川的家。
于是他才写信告知了妻儿自己在云南的情况,并且在接下来几十年时间里,多次写信回去。
可他没想到的是,他留在云南的决定会给妻儿带来如此大的打击,以至于村子改名后,儿子索性也改了名字,再也不接收来自他的信件。
当然,虽然留在了云南,但是杨友富过得也并不轻松,由于家里比较穷,所以他只能够去编竹框挣钱。
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96b70f5885c44936a79551c08819967e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70794692&x-signature=CzMerMxUhydOfgTt4HZAeZhOTxw%3D

每天天不亮,他就起来干活了,编好竹筐,还要跑几十里地去镇上卖,也正是凭借着这份辛苦,他将几个在云南的儿女都供养了出来。
杨友富也曾想过,寄点钱回去给自己在四川的家人,可是自己寄去四川的信始终都没能得到回复。
40年来,杨友富虽然一直在坚持写信,但是他的心中,其实也已经逐渐不抱希望了。
毕竟战争年代什么都有可能发生,也许他的妻儿并没能熬过那个艰难的时代。
可令他没想到的是,他持之不懈的努力,最终还是迎来了收获。
四川乐山夹江县政府经过一番努力后,成功找到了他的儿子,也联系上了他,让这对父子有了重逢的机会。
“你们还想再见一见吗?”
面对这个问题,杨云清想都不想就摇了头,杨友富却是一边点头一边落泪。
由于年纪太大,杨友富无法亲自赶回四川,于是他在云南的后人就接过了这个重任,不远千里来到了四川乐山,努力完成着杨友富的夙愿。
父子终相逢,恩怨一笑中

前来四川劝说杨云清的,主要是杨友富的孙子孙女。
他们虽然不曾见过杨云清这个大伯,但是血脉上的联系让他们本能地感到亲近,
“大伯,您就去看看爷爷吧,这些年来,爷爷一直在念叨着您,他是真的想您啊!”
原本对父亲非常抵触的杨云清,听到这些话后也不禁潸然落泪。
他的心中对父亲自然是有诸多埋怨的,可是又何尝没有满怀爱意呢?
那毕竟是他曾孺慕过的父亲。
工作人员看到这一幕,也明白了杨云清的心意,加入到劝说他的人群中。
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9ba80fc1efdf4d378d334135d58ba1ea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70794692&x-signature=afcV%2B59ViQV8kOG7ut%2FBS%2F3Xans%3D

其实,在刚刚听杨云清讲完纠葛之后,有不少工作人员都觉得当初是杨友富抛妻弃子,如今即使杨云清不愿意相认,那也是情理之中。
可是当知道杨友富的苦衷,看到杨云清的表现之后,大家就明白了,再多的埋怨,在过去几十年的时光里,也都已经烟消云散了。
唯独留下的,是父子间的牵挂,是斩不断的亲情。
在不断地劝说中,杨云清最终松了口,工作人员见状也为两位老人进行了电话连线。
“爸爸!”,电话这头,73岁的杨云清终于开口,喊出了这个久违的称呼。
而在电话那头,96岁的杨友富更是声音颤抖,一连答应了好几声。
父子二人还约定好了见面的时间。
2014年5月12日下午,杨云清登上了去云南看望父亲的列车。
他不仅自己去了,而且还带上了自己的儿子女儿、孙女以及孙女婿,可以说表现得尤为郑重。
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87ead2c74fa74932a96efaf3dd6c5545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70794692&x-signature=DO3kzzPlWNmqYmfMz8TKxhRosNo%3D

当远远地看到自己的父亲时,杨云清的眼泪又落了下来,开口便是,
“老汉,我来看你喽!”
一句熟悉的“老汉”,让杨友富泪流不止,他已经有70多年不曾听到这个称呼了。
实际上,众人都能看得出来,杨友富是真的惦念这个儿子,若非如此,他也不会在那么高龄的情况下,等儿子一直等到凌晨2点多。
那一盏昏黄的灯光在夜色中那么温暖,恰如父子重逢时,父子俩眸光中的温情。
不仅是杨友富,他的儿子女儿,以及孙子孙女,这次也全都赶了回来,等在了家中,大家都期待着杨友富与杨云清的这次重逢。
眼见父子俩相拥而泣,其他人都不忍打扰,于是都在静默中纷纷离去。
只剩下这一对阔别70多年的父子,手挽着手,坐在床边聊了一整夜。
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95fa1161a78b4d81b14e01a17aefd8ad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70794692&x-signature=CJbPUvELzmHxIeNHUGTlfN0SkYI%3D

其实,说是聊天,更多的其实还是各说各的,因为离乡太久的杨友富根本就说不好四川话了。
而杨云清也听不懂云南话,两人沟通起来极为困难,这并不妨碍两父子叙述思念。
5月15日晚,杨友富还特意给儿子准备了一顿团圆饭。
当时足足摆了5桌酒席,一大家子坐在一块儿,吃着炒猪肉、炖鸡肉以及山间野菜,饭菜很普通,大家却都很开心,唯独杨友富眼里有些不舍。
可实际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,虽然杨云清也很想一直待在父亲身边,但是他们一大家子的根还是在四川。
骤然搬过来,不说舍不舍得,也确实不方便,所以他们16号就要离开了。
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da26c56a894b48188011927bf4c8a973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70794692&x-signature=rwbfxb0zmtEBAA4PG7bdq2%2FIpKI%3D

虽然不想儿子走,但是杨友富也能理解,于是他并没有强留儿子一家。
反而是在离别之际换上了正装,和孩子们一起拍下来一张特别的“全家福” 。
只见周围足足围绕着杨家4代人,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,随着咔嚓一声响起,一家人团圆的喜悦被永远的定格在了照片之中。
其实,杨友富与儿子阔别七十多年,直到垂垂老矣之际才得以重逢的故事,实际上已经是殊为幸运了。
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a4d70978f05f466c8b3f6bca220454ed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70794692&x-signature=PAuOZuoJn44NfP8Iyz%2FEKUs1MyE%3D

要知道在战争年代不知道有多少人,一旦离家就再也没有归期。
如今的我们,可以肆意享受和平的生活,然而我们真的知道,这份和平代表什么吗?我们又该怎么做呢?
这份和平的背后,是昔日无数亲人间的离别,是过去无数英烈们的牺牲,即使是为了他们,我们也更应珍爱和平、报效国家,热爱生活、砥砺前行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四川山村反复寄来诡异信件,40年来无人领取,信件背后有何故事?